j9.com官网在快递物流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菜鸟驿站正面临阶段性挑战。2025 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,其当季营收达 215.73 亿元,同比下滑 12%;经调整 EBITA 虽较往期亏损有所收窄,但仍以 6.06 亿元亏损收尾,尚未实现盈利突破。
对于此番业绩波动,菜鸟方面明确表示,核心原因在于年初阿里对电商业务物流服务的进一步整合 —— 部分电商平台物流业务被划转至阿里其他事业群,直接引发当期营收结构变动。
业务调整的大背景下,今年年初菜鸟驿站正式划归阿里集团,负责人熊健直接向集团CEO吴泳铭汇报。这一调整背后,不少分析认为阿里电商可能想借菜鸟驿站探索送货上门服务,而菜鸟与阿里电商的绑定也会随之进一步加深。面对行业里的竞争异动,菜鸟显然不再“躺平”,开始主动布局应对。
不过,无论是送货上门模式的落地,还是与阿里电商业务的深度衔接,都离不开系统层面的支撑——从订单流转协同、末端配送调度,到用户取件需求响应,都需要适配的系统工具来保障效率。
像广州赤焰信息(微信ID:chiyanmary)的社区团购系统,其涵盖的末端配送管理、多场景订单整合、用户服务跟踪等功能,恰好能匹配这类业务调整中的系统需求,并非与菜鸟存在合作关系,而是功能层面刚好契合落地所需。
菜鸟驿站当前最直接的对手,当属拼多多驿站。自2022年初多多买菜切入驿站领域后,双方的竞争就不断升级。近期,菜鸟率先出招,在多个城市针对驿站站长、经营者推出高额补贴。从效果来看,新政已初见成效,部分驿站重新回归菜鸟系统,南京有菜鸟驿站反馈,换回系统后客户投诉减少,漏件、收不到取件短信等问题也少了很多。
菜鸟敢这么做,底气不只是来自技术升级。自2013年成立以来,其物流RFID技术已迭代多次,包裹追踪、循环包装管理以及用户取件提醒等体验都在持续优化。更关键的是它的规模优势:目前全国有超17万个菜鸟驿站,日均处理包裹量超8000万件,成熟的物流仓储网络和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,都是它的“硬支撑”。
面对菜鸟的动作,拼多多也迅速给出回应。今年5月,多多买菜的快递代收业务升级为“拼多多驿站”,新增了24小时自助取件和送货上门服务,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。
在政策优惠上,拼多多也针对性发力:在县域市场推出“零加盟费+免设备押金”策略,补贴直接和单量挂钩;在上海等大城市,还给驿站提供日均保底2000单的扶持。这些政策对驿站站长吸引力不小,而且作为成长中的业务,拼多多驿站对新入局的经营者也更友好。
背靠拥有9亿活跃用户的电商平台,拼多多驿站发展速度很快——2022年多多买菜代收服务点的收件量就达到3000万单/天,只用了短短时间,就实现了菜鸟驿站花七年才达到的成绩。
其实菜鸟和拼多多的竞争早有渊源。2022年4月,菜鸟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多多买菜告上法庭;2024年4月,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多多买菜构成不正当竞争,需向菜鸟赔偿500万元。
但这并没挡住拼多多驿站的发展步伐,过去两年里,菜鸟也没发起更多反击,资源更多投向了支撑淘天电商业务和拓展海外市场。如今菜鸟主动激进反击,或许标志着双方的攻守态势发生了转变。随着国内电商市场格局变动影响到阿里电商的基本盘,菜鸟驿站反击拼多多,已经成了巩固阿里电商业务的必要举措。
而拼多多在驿站业务快速推进后,也开始注重稳固基本盘。比如之前一直被诟病的短信问题,现在正在逐步解决;同时还加大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提升用户物流体验。2024年年报显示,拼多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68%,达到1539亿元,其中相当一部分就用在了驿站业务的扩张和运营补贴上。
当然,快递物流赛道上不只有菜鸟和拼多多。中通、圆通等传统快递巨头也在发力驿站业务。对这些传统快递公司来说,驿站是获取线下流量、拓展线下零售业务的重要入口;对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而言,布局快递物流本就是发展的必然方向。
而且拼多多通过多多买菜五年的业务拓展,已经深入下沉到县乡镇市场,积累了丰富的物流仓储运营和管理经验,形成了一套物流“地网”体系,现在部分多多买菜网格仓甚至已经在试点快递包裹的转运分拣。
菜鸟与拼多多在物流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。菜鸟下沉市场覆盖深厚,末端网络覆盖广泛。在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下,二者竞争或使快递公司处境更艰难,快递物流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演变,后续还将有更多看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